简体版| 繁体版
支持IPv6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基层信息

坚持党旗领航 争当为民先锋 蒙山县民政局着力打造为民服务模范机关

2024-11-07 11:47     来源:梧州市民政局
分享 微信
头条
微博 空间 qq
【字体: 打印

近年来,蒙山县民政局以创建为民服务模范机关为抓手,深入践行“民政为民、民政爱民”工作理念,积极打响“党旗领航· 聚力暖民”党建品牌,全面推行“党建+”工作体系,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,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。蒙山县民政局先后荣获“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”“全区社会救助工作先进集体”“梧州市帮扶工作先进集体”等荣誉。

一、深化“党建+社会救助”,在兜牢民生底线上当先锋

聚焦困难群众所思所盼,坚持以党建为引领,打响“幸福蒙山·救在身边”暖心品牌,探索“党建+社会救助”模式,协同党员干部、社工、慈善、志愿服务多方力量,积极争取各类慈善资源融入社会救助活动,推动实现“单一救助”向“多元帮扶”的转变。每月向社会救助对象提供社会救助金入账提醒,方便其及时掌握救助金入账情况;推出民政政策“码上知”,制作蒙山话版社会救助求助网上申报流程等小视频,采用群众看得懂、听得进的形式,推动社会救助政策深入人心。目前共保障低保对象13951人、城乡特困对象1722人,2023年以来开展临时救助3651人次。

二、深化“党建+社会工作”,在增进群众福祉上当先锋

聚焦民政领域重点服务对象,以党建优势赋能社会工作发展,推进社工服务更好地满足群众服务需求。全方位加强社工站与县级相关部门、各乡镇政府沟通协调,成功建立起高效密切的联动机制。切实加强社工队伍建设,通过举办社工能力提升培训班、组织社工到先进地区考察学习,培育出一支专业性强的本土社工队伍。探索创建了“社工站+爱心团队”“社工站+敬老院”“社工站+志愿服务+慈善”工作模式,每月组织各界热心人士到各中小学校、敬老院等举办“阳光社工·暖心同行”为主题的爱心活动,对青少年学生给予心理辅导、给特困老人送上贴心关怀,近年来成功处理未成年人自杀自残事件等22例,为特困老人排忧解难90余例,链接慈善资源63万余元。

三、深化“党建+精康服务”,在提升服务效能上当先锋

聚焦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服务需求,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牵头协调作用,深入推进“党建+精康服务”共建,构建“多元合作、专业服务”的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体系。多次组织与医疗、残联等相关部门会商研判,加强各部门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方式,建立了康复中心和医康转介机制,搭建起“县直部门+社工+精康医护人员”工作模式。督促康复中心和社工对精康患者进行身、心、社三个维度的专业化评估,根据评估结果提供不同类型的康复服务。整合残联等部门资源,借助“阳光家园计划”“精准康复服务”项目,为患者家庭开展生活照料、居家环境改善、心理健康等服务,加大对家属的支持力度,缓解家属的照顾压力。目前服务精障患者276人,开展群体化康复服务9场次。

四、深化“党建+地名服务”,在赋能乡村振兴上当先锋

聚焦“乡村著名行动”核心任务,持续深化党建与乡村地名服务深度融合发展,不断推进地名服务能力提升。加强地名文化宣传,组织地名调查小分队进村入户向群众宣讲地名故事50多场次;在县内主流媒体公众号开设地名故事专栏,刊登地名故事107期;组织文学、摄影等社团组织拍摄地名文化宣传系列微视频10期;撰写出版4本地名文化书籍,收录近300个地名故事。探索“地名+乡村旅游”模式,推出夏宜瑶族乡木王坪村、文圩镇灯挂村等乡村著名行动示范点,打造出一条极具蒙山风土人情的地名景点旅游路线;探索“地名+特色农产品”模式,将蒙山鸭脚木蜂蜜、蒙山桑蚕茧等名特优农产品宣传塑造中融入地名元素,用地名文化丰富拓展农产品的品牌内涵;探索“地名+非遗”模式,立足蒙山山歌、瑶族婚嫁等非物质文化遗产,将地名文化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传统民俗活动中。


文件下载:

关联文件: